芳华中师情-凯发官网登录地址

您好,欢迎访问广安市政协网站!
您的位置: 凯发凯发官网登录地址官网登录地址首页  —  政协艺苑  —  芳华中师情
芳华中师情
作者:刘长安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0日 点击数:


在当今重视高学历的时代,中师生,一个渐行渐远的称谓,一代曾经芳华正茂的群体,正在被时代逐渐淡忘。

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狄更斯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央视著名记者张泉灵对此也深有感慨地说:“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一声”。肇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终结于本世纪初的中师生,就这样被时代无情地“抛弃”了。

但曾经芳华的中师生,怎能忘记那段活力四射、孜孜不倦的求学岁月?怎能忘记毕业后砥砺奋进、默默奉献的日日夜夜?

曾记得,刚入学时,除了个别民办教师因转正而读中师、年龄大点外,绝大多数中师生都是一群不谙世事、懵懂无知的十五六岁少年,带着对中师知识的无限渴望、带着对教师生涯的憧憬向往,初中毕业通过升学考试,在大浪淘沙后一脚踏进了中师校门,学教育教学知识、练课堂讲授技能,强传道解惑身体、探琴棋书画奥秘,经过三年中师“火炉”的高强度淬炼,我们这群对教师工作一窍不通的“生铁”,快速地成长为能基本掌握教育教学技巧的“熟手”,然后像一粒种子一样,播撒到城镇或者乡村的中小学,生根、发芽、开花,为改变我国基础教育落后面貌、浇灌祖国花朵甘当辛勤的园丁,有的甚至在偏僻的乡村无怨无悔地奉献了一生。

有人说,中师生是幸运的,因为刚出中师校门,就可以端上“铁饭碗”,走上教师岗位,“旱涝保收”,只要不违纪违法、不犯颠覆性错误,就能衣食无忧地生活一辈子。不像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竞争压力大,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尤其是一些农村家庭,穷其一家的财力培养一名大学生,非常不容易,但毕业后一时又难以找到工作,导致一家人生活拮据。比起这些难以找到工作、为谋生而苦苦挣扎的大学生,中师生何其有幸也!我们为生活在这样一个最好的时代而喝彩。

也有人说,中师生生不逢时,命运多舛。想当初,每个中师生都是班上的尖子,有的甚至在一个乡镇、一个县城都是名列前茅、出类拔萃,能考上中师,那是百里挑一、全乡镇唯一,并不比现在考“985”“211”容易!比自己成绩差的同学后来通过读高中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成为令全家人骄傲的大学生、研究生,在条件较好的城市工作和生活;而自己因为过早地步入社会,错过了继续求学、成名成家的机会,最后只能在乡村学校扎根一世、清贫一生。毋庸置疑,这些中师生中,才华横溢、具有音美体特殊天赋的大有人在,如果不读中师,而是选择读高中,人生将是一片崭新的天地,在人生舞台上将会更加出彩,散发更多的光和热。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没有回头路,无论是苦难中的逆行,还是春风中的绽放,我们都应精彩前行,不去惊艳谁的人生,只温柔自己的岁月,在人心安处、无怨无悔中追求稳稳的幸福。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们也生活在一个“最坏”的时代,知识每隔3-5年就要更新一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当年一个中师生在农村小学包一个班,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体育等各科都由一个教师包教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党中央站在观大势、谋全局的高度,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于1999年中师秋季招生后,采取果断措施,逐渐关停并转全国各地的中等师范学校,将其中部分中等师范学校升级为大专院校,并扩大了大学生招生规模2002年最后一批中师生毕业后,中师就永远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中写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站在新旧交替时代的风口浪尖,每个中师生只有不辞辛苦,淘尽心中浮华烦躁的“泥沙”, 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改初心芳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