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至深秋,窗外的丝瓜还在繁茂生长,朵朵黄色小花点缀其间,令人爽心悦目。
在瓜果中,丝瓜算是人们熟知的蔬菜。进入夏季,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丝瓜几乎是餐桌上的常客。
丝瓜,属葫芦科,是一年生草本攀缘性植物,又称天罗、锦瓜、天络瓜,原产于亚热带地区,以嫩果为食,还可供药用。元代朱震亨《本草衍义补遗》记载:“丝瓜主治痘疮不快,枯者烧存性,入朱砂研末,蜜水调服,甚妙。”《中药大辞典》称丝瓜“清热化痰、凉血、解毒。”记得小时候,乡下医疗条件有限,村民有个头疼脑热、咳嗽痰喘、痈疽疮疡、无名肿痛等,丝瓜就成了治病疗伤的天然“良药”。后来,在媒体上看到介绍,丝瓜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和c,不但能治病,还能美容。
丝瓜分布广泛,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记得小时候,丝瓜是村里人家种植最多一种蔬菜。“白粉墙头红杏花,竹墙篱下种丝瓜。”每年春节刚过,每家每户都会在房前屋后辟一小块地来,翻土整地,施足基肥,点下种子,开始培育丝瓜秧苗。由于早春气温较低,丝瓜发芽较慢。所以,人们基本上都要用两根竹片和一块塑料薄膜专门给它搭建一个小棚子“保温”,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发芽长苗。一场春雨之后,栽下的丝瓜秧便会长叶吐絮,每天早晚浇浇水,时间不长就开始铺藤了。
丝瓜不像西瓜、南瓜、冬瓜那样着地铺藤,必须让它向高处生长,才能多开花多结瓜。村里人就用竹竿搭上架子,或在树与树之间拉上绳子,以方便丝瓜牵藤攀爬。几番阳光雨露之后,那类似于弹簧卷式的藤蔓就带着小孩子手掌般的嫩叶恣意地向上疯长着,攀爬着,密密麻麻,像一道道绿色的瀑布挂在竹架上。一到夏季,家家户户的围墙上、竹架上、树丫上,甚至屋顶上都爬满了一蓬蓬碧绿的丝瓜藤,那嫩绿的藤蔓上面次第开出一朵朵黄色的小花,下面“拖拽”着一根根长长短短的丝瓜,仿佛村姑们长长的辫子,很是迷人。微风吹来,那悬在藤蔓下的丝瓜,头上顶着黄花,像一个个坐在秋千上的孩子,在空中快乐地飘荡着。走近它们,淡淡的丝瓜清香沁人心脾。
成熟的丝瓜采摘时不像在南瓜地里采瓜,一掐一按就能把瓜捧在手上。丝瓜藤相对南瓜藤来说更有韧性,既不便手掐,更不可硬拽,一般要用镰刀,顺着藤蔓割下。结在高处的丝瓜还得搬来梯子,小心翼翼地爬上去把它们一一摘下。农家院子里,隔壁就是邻居,丝瓜结多了,就会主动给邻居送几根,这样你来我往,小小丝瓜也成了邻里亲情的“互联网”。
丝瓜的吃法很多。丝瓜蛋汤是一道家常汤类,做法很简单。将丝瓜刨皮,用清水洗净、切片,油锅烧热下锅翻炒,倒入开水烧开,打两个鸡蛋搅碎倒进锅里,加入盐、味精调味,烧开后出锅。吃上两口饭,喝上一口汤,别提多爽。除此之外,清炒丝瓜也是家里常做的下饭菜。丝瓜刨皮、洗净、切块,热锅热油倒入丝瓜翻炒,加入少量盐、鸡精调味,一碟清香扑鼻的炒丝瓜便摆上了餐桌,那纤细嫩绿的丝瓜犹如一幅绿色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馋涎欲滴。在夏秋季节,丝瓜独特的清香时不时溢满餐桌,那源于大自然的味道令人陶醉。
丝瓜是随性的,它对土壤、水肥等条件要求不高。只需找一块空地,哪怕只有巴掌大小、地处旮旯角角,播下种子,它就会生根发芽,盛夏时节就会收获满满。立秋过后,当其它各种瓜果开始陆续下市,丝瓜仍生长旺盛,一碗美味的丝瓜汤持续为酷热难耐的人们送来清爽。丝瓜也是乐观的,它擅长攀爬,只要触须伸到哪里,就可以爬到哪里。种下瓜秧,几日再见,原本幼小的秧苗,一下子就长出了长长的藤蔓,大大的叶子,开满了黄花,结出了瓜果。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这样描写过丝瓜:“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没有想到它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它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三楼。”
闻不够丝瓜清香,吃不够儿时味道。在夏秋时节,在农家小院,只要有满架的丝瓜藤蔓,就有了满心的绿荫凉意,有了满目的诗情画意。餐桌上,只要有了丝瓜,胃里就有了清凉,心中就有了喜悦。